在新疆产业区优质棉种与智慧农业技术的深度融合
优质棉花品种‘新农棉2号’及智慧棉田关键技术与装备示范现场观摩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华南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新疆农科院”)、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国棉花产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科研机构代表、种业企业负责人、农机生产商及种植大户等百余人齐聚于此,共同见证优质棉种与智慧农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成果,探讨棉花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本次观摩会的核心亮点之一是新疆农科院早熟棉团队首席专家领衔选育的突破性棉花品种“新农棉2号”。在玛纳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棉花育种示范基地的高产创建核心展示田内,该品种呈现长势稳健、株型紧凑匀整的显著优势,棉株茎秆坚韧有力,展现出卓越的抗倒伏能力和突出的高产潜力。作为兼具“早熟、丰产、抗倒、易采”多重优势的高性能品种,其特有的紧凑型果枝结构、上举式株型设计,既有效保障了棉田通风透光性和群体整齐度,又为机械化高效采摘提供了天然便利。该品种同时具备纤维长度长、强力高、马克隆值适中的优良品质,加之吐絮集中通畅的特性,显著提升了轧花环节的加工效率与皮棉质量,现场测产数据显示其增产潜力达10%以上,赢得与会专家的一致高度认可。
由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田间管理机械化岗位团队研发的智慧棉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集中动态演示成为全场关注焦点。“这套覆盖‘农情信息感知-智能决策-农机精准作业’全链条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与地面物联网传感技术,成功构建起覆盖宏观、中观、微观多尺度,融合光谱、热红外、激光雷达等多维度的棉田农情信息立体感知网络。”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田间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张雷现场讲解时强调,团队创新性地将高光谱图像重建技术与物理辐射传输模型相融合,依托自主开发的模块化迁移学习算法,实现对棉花冠层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积累、水肥胁迫状况、黄萎病早期侵染风险、棉铃成熟度等关键指标的动态精准监测与量化诊断。
基于实时获取的多源监测数据,智慧决策系统深度耦合棉花生理生长模型与环境响应机制,自动生成面向具体田块管理的精准“处方图”,驱动变量施肥机、智能滴灌系统实施差异化水肥供给...
会员内容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